

服务热线:
18011846825
我国老年居室设计存在的典型问题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研究君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1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从老年人心理学角度入手,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老年心理特征可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差别,从而导致对居室需求的差异性。在进行老年居室通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其中。通过心理学常用的调查问卷分析法和仪器测量法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居室需求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居家养老老人心理特征与居住环境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仪器测量数据得到相关结论。
1、老年认知功能特征及其对居室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不断变化。老年认知功能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智力、加工速度与记忆三个方面。从认知功能的智力老化、加工速度与记忆老化几个主要方面来看,都会出现明显的衰退情况。
(1)智力出现逐年减退
对智力概念的理解,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智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液态智力,一类是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是指在新情景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注意力、知觉能力、记忆力、思维敏捷力等。晶态智力指已习得的能力,包括知识、词汇、语言等,主要与知识、文化和经验有关。根据国际上通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液态智力在成年时候达到峰值,随着年龄的增大,液态智力减退的时间早、速度快,到了老年则会明显的出现下降的状况。晶态智力成年之后仍然保持较好,到了70岁以后才缓慢下降。这意味着对于低龄老人而言,主要是受液态智力下降的影响,而对于高龄老人而言,则受到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双重下降的影响。
(2)加工速度减慢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认知功能测试的完成结果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测试的完成速度方面,则一边会存在是否显著的差异。以往研究更强调结果指标,而不太注重次测试的速度指标。事实上,速度缓慢是老人基本行为特征。因此,认知功能的速度指标极为重要。几乎所有测试的完成速度均存在年龄差异。老年人加工速度变慢,包括搜索信息、信息存储和提取每道工序的速度减慢,老年人的信息处理程度较浅,信息的组织程度较低。大量研究已证明,加工速度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变慢,这也是评估认知功能年龄差异的重要指标。
(3)记忆出现逐年减退
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也是老化后衰退最多的方面。基于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观察以及实验研究,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自由回忆是没有线索的独立生成处理,而识别是由外部线索的主动提起过程触发,自由回忆比识别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对于老人来说,识别比自由回忆更加容易。通过感知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感觉记忆的年龄差异是非常小的;单纯的短期记忆认为年龄差异也是非常小的;长期记忆的年龄差异显著;程序性记忆一般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语义记忆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情景记忆具有最显著的年龄差,也是老化记忆中最为敏感的。
(4)老年人视力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视力逐渐减退,从表面上看视力减退就是看不起东西,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视力减退还会使老年人对空间尺度和色彩的彩度产生误判。这一点容易对老人造成伤害。通常情况下,老人视线在大脑中发射出的尺寸会比实际略小;色彩要比实际的灰一些,色彩的彩度对比与年轻人相比要差很多。以老人上下楼梯为例,楼梯扶手通过视线在老人大脑中显示的距离,经常比实际的距离要近一些,这就会导致老人的手很容易抓空,抓不到扶手;另外每一步台阶高低在视觉上会有深浅变化,但在老人看来也不十分明显。因此需要适当加宽扶手;在台阶边缘使用明亮艳丽的色彩增强区别。
通过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点分析可以发现,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要高于平均水平,呈现出复杂和特殊的需求,老年居室必须认真考虑老人的认知功能需求进行设计。针对老年人智力老化的特点,对于低龄老人而言,其晶态智力保持良好而液态智力下降较快。因此需要加强居室设计的明确性和易认识性,使得老年人的智力能够集中起来。对于老龄老人而言,其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下降都较快,因此需要在加强居室设计的明确性和易认知性的基础上,使得老年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减低学习难度,防止老年人知识衰退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加工速度的减慢也对居室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注重易达性设计,尽量降低老年人的重复劳动,从而使得老年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同样的工作。针对老年人的记忆老化,在居室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明确性,尤其是增强老年人的情景感,使得老人的感觉记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唤起。
2、老年心理健康特征及其对居室的需求
指的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存在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认知功能是因,而心理健康是果。认知功能的各项指标的衰退,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相应的心理健康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老人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身体组织系统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改变。
(1)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尊和自卑并存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具有丰富的人数经历,经验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决策思维,容易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和容忍新事物。特别是有点老人年轻时取得过大的成就,有一定的权威和声望,容易盲目自尊。另一方面,进入老年后,社会地位下降,退休不工作,经济和社会活动减少,收入也在减少,给老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他们经常回忆过去,喋喋不休,再加上家庭的矛盾,容易导致心理自卑。
(2)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老年人退休后,与外界接触较少,与年轻人有代沟和隔阂。由于缺乏交流的对象,缺乏支持和情感交流,老年人会表现出孤独感和失落感,久而久之容易的抑郁症。尤其是在丧偶的情况下,老人会感到更加无助。
(3)老年人容易敏感和产生恐惧感
遇到特殊事情容易引起联想、产生猜疑,导致情绪不稳定。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人,一些家庭采购了很多专供老年人使用的辅助设备,但这些会使某些老年人变得更加敏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容易对于生命的接受产生一种恐惧感。
以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导致其对居室的需求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老年人对亲人的依赖
大多数老年人都保持着传统观念,渴望享受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但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不在身边,他们难免会感到寂寞,容易产生自我封闭、情绪减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居室设计上,尤其是在起居室的设计上,应该为老年人和亲人的沟通创造充分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加沟通的时效。
(2)老年人需要归属感和稳定感
如果老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他会产生一个归属感。老人非常希望拥有这种归属感和稳定感,希望能长期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变差、生理机能衰退,他们已经无法应付频繁搬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居室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居室的应变性考虑其中,使得老年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通过可变和适应性的改造,尽量居住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
(3)老年人具有受人尊敬的需求
受人尊敬是指通过别人的言行来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年纪大的人都无法回避老龄化问题的现实,但他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负担或者家庭负担,他们仍然需要独立,希望能得到关注和尊重。受人尊重有利于延长老人独立居住时间,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因此,在居室设计时,要充分尊重老人的隐私,尤其是卧室、卫浴等私密性比较强的场所,需要重视隐私的维护。
(4)老年人具有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家里这样一个小圈子里,所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过时,容易感动和社会脱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需要继续得到外部信息,不断丰富生活,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由于健康状况的下降,很多人确实需要别人帮助。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实现自身价值,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在居室设计的时候,需要给老人相应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放置电视机、网络等于外界沟通的窗口,避免老人感觉与外界脱节。
我国老年居室设计存在的典型问题
【概要描述】从老年人心理学角度入手,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老年心理特征可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差别,从而导致对居室需求的差异性。在进行老年居室通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其中。通过心理学常用的调查问卷分析法和仪器测量法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居室需求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居家养老老人心理特征与居住环境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仪器测量数据得到相关结论。
1、老年认知功能特征及其对居室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不断变化。老年认知功能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智力、加工速度与记忆三个方面。从认知功能的智力老化、加工速度与记忆老化几个主要方面来看,都会出现明显的衰退情况。
(1)智力出现逐年减退
对智力概念的理解,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智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液态智力,一类是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是指在新情景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注意力、知觉能力、记忆力、思维敏捷力等。晶态智力指已习得的能力,包括知识、词汇、语言等,主要与知识、文化和经验有关。根据国际上通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液态智力在成年时候达到峰值,随着年龄的增大,液态智力减退的时间早、速度快,到了老年则会明显的出现下降的状况。晶态智力成年之后仍然保持较好,到了70岁以后才缓慢下降。这意味着对于低龄老人而言,主要是受液态智力下降的影响,而对于高龄老人而言,则受到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双重下降的影响。
(2)加工速度减慢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认知功能测试的完成结果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测试的完成速度方面,则一边会存在是否显著的差异。以往研究更强调结果指标,而不太注重次测试的速度指标。事实上,速度缓慢是老人基本行为特征。因此,认知功能的速度指标极为重要。几乎所有测试的完成速度均存在年龄差异。老年人加工速度变慢,包括搜索信息、信息存储和提取每道工序的速度减慢,老年人的信息处理程度较浅,信息的组织程度较低。大量研究已证明,加工速度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变慢,这也是评估认知功能年龄差异的重要指标。
(3)记忆出现逐年减退
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也是老化后衰退最多的方面。基于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观察以及实验研究,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自由回忆是没有线索的独立生成处理,而识别是由外部线索的主动提起过程触发,自由回忆比识别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对于老人来说,识别比自由回忆更加容易。通过感知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感觉记忆的年龄差异是非常小的;单纯的短期记忆认为年龄差异也是非常小的;长期记忆的年龄差异显著;程序性记忆一般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语义记忆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情景记忆具有最显著的年龄差,也是老化记忆中最为敏感的。
(4)老年人视力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视力逐渐减退,从表面上看视力减退就是看不起东西,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视力减退还会使老年人对空间尺度和色彩的彩度产生误判。这一点容易对老人造成伤害。通常情况下,老人视线在大脑中发射出的尺寸会比实际略小;色彩要比实际的灰一些,色彩的彩度对比与年轻人相比要差很多。以老人上下楼梯为例,楼梯扶手通过视线在老人大脑中显示的距离,经常比实际的距离要近一些,这就会导致老人的手很容易抓空,抓不到扶手;另外每一步台阶高低在视觉上会有深浅变化,但在老人看来也不十分明显。因此需要适当加宽扶手;在台阶边缘使用明亮艳丽的色彩增强区别。
通过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点分析可以发现,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要高于平均水平,呈现出复杂和特殊的需求,老年居室必须认真考虑老人的认知功能需求进行设计。针对老年人智力老化的特点,对于低龄老人而言,其晶态智力保持良好而液态智力下降较快。因此需要加强居室设计的明确性和易认识性,使得老年人的智力能够集中起来。对于老龄老人而言,其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下降都较快,因此需要在加强居室设计的明确性和易认知性的基础上,使得老年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减低学习难度,防止老年人知识衰退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加工速度的减慢也对居室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注重易达性设计,尽量降低老年人的重复劳动,从而使得老年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同样的工作。针对老年人的记忆老化,在居室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明确性,尤其是增强老年人的情景感,使得老人的感觉记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唤起。
2、老年心理健康特征及其对居室的需求
指的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存在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认知功能是因,而心理健康是果。认知功能的各项指标的衰退,都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相应的心理健康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老人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身体组织系统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改变。
(1)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尊和自卑并存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具有丰富的人数经历,经验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决策思维,容易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和容忍新事物。特别是有点老人年轻时取得过大的成就,有一定的权威和声望,容易盲目自尊。另一方面,进入老年后,社会地位下降,退休不工作,经济和社会活动减少,收入也在减少,给老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他们经常回忆过去,喋喋不休,再加上家庭的矛盾,容易导致心理自卑。
(2)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老年人退休后,与外界接触较少,与年轻人有代沟和隔阂。由于缺乏交流的对象,缺乏支持和情感交流,老年人会表现出孤独感和失落感,久而久之容易的抑郁症。尤其是在丧偶的情况下,老人会感到更加无助。
(3)老年人容易敏感和产生恐惧感
遇到特殊事情容易引起联想、产生猜疑,导致情绪不稳定。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人,一些家庭采购了很多专供老年人使用的辅助设备,但这些会使某些老年人变得更加敏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容易对于生命的接受产生一种恐惧感。
以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导致其对居室的需求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老年人对亲人的依赖
大多数老年人都保持着传统观念,渴望享受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但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不在身边,他们难免会感到寂寞,容易产生自我封闭、情绪减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居室设计上,尤其是在起居室的设计上,应该为老年人和亲人的沟通创造充分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加沟通的时效。
(2)老年人需要归属感和稳定感
如果老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他会产生一个归属感。老人非常希望拥有这种归属感和稳定感,希望能长期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状况变差、生理机能衰退,他们已经无法应付频繁搬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居室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居室的应变性考虑其中,使得老年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通过可变和适应性的改造,尽量居住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
(3)老年人具有受人尊敬的需求
受人尊敬是指通过别人的言行来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年纪大的人都无法回避老龄化问题的现实,但他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负担或者家庭负担,他们仍然需要独立,希望能得到关注和尊重。受人尊重有利于延长老人独立居住时间,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因此,在居室设计时,要充分尊重老人的隐私,尤其是卧室、卫浴等私密性比较强的场所,需要重视隐私的维护。
(4)老年人具有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家里这样一个小圈子里,所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过时,容易感动和社会脱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需要继续得到外部信息,不断丰富生活,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由于健康状况的下降,很多人确实需要别人帮助。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实现自身价值,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在居室设计的时候,需要给老人相应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放置电视机、网络等于外界沟通的窗口,避免老人感觉与外界脱节。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研究君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10
- 访问量:0
1、老年居室的类型区分模糊
一般而言,可将老年居室划分为三种典型的分类方式,分别是:基于养老主体能力的类型划分,基于老年人养老居住地点的类型和基于老年人养老居住方式的类型划分。如下表所示。
类型 |
亚类型 |
三级分类 |
养老主体能力 |
A-G |
—— |
养老居住地点 |
老年养老居住的地点 |
独立式的老年居室 |
老年住户和其它住户的关系 |
专用型老年居室 同住型老年居室 |
|
养老居住方式 |
老年人社会支持服务的程度 |
居家养老型 社会养老型 |
老人与子女分离度 |
全同住型 半同住型 全毗邻型 |
2、忽视养老主体能力
我们一般将65岁以上的成年人统称为老年人,其中65-74岁为青年老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但是事实上,各类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其所需的相应社会支持的程度也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目前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根据养老主体能力划分的方法是国际慈善机构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标准,如下表所示,将老年人居住条件分为A-G共7大类。
类别 |
具体分类标准 |
A |
非老年专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们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可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寓所中。 |
B |
可供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仅需某种程度监护和少许帮助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 |
C |
专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有帮助老人基本独立生活的设施,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公用设施 |
D |
专为活力衰退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要医院护理,但可能偶然需要个人生活的帮助和照料。应提供全体监护和需要时的膳食供应。 |
E |
专为体力保持健康而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个人生活的监护和照料。公用设施同D类,但可按需另增护理人员。 |
F |
专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的老人所设。入住者中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住所不能是独立的,可为住者提供进餐、助浴、清洁和穿衣等服务 |
G |
入住者除同F类外,还有患病、受伤的,临时或永久的病人,这类建筑中提供医疗和护理的应是注册医护机构,住房几乎全部应为单间 |
3、护理服务参差不齐
基于老年人养老居住的地点,老年居室可以分为独立式老年居室和集合老年居室。其中,集合式老年居室可根据护理服务的提供程度分为独立型、服务型和护理型三类。
独立型老年居室,是指老年居室和普通居室基本相同,实施通用住宅设计,老人基本自理;服务型老年居室,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护理型老年居室,是专门为身体虚弱、精神健康的老人设立,除了为老人提供基本服务之外,还提供全面的监护和照顾。
安装老人和其他年龄阶段成员的居住关系,可以分为专用型老年居室和同住型老年居室。专用型老年居室居住的全是老年人,优点是有利于促进老年人与其同龄居民直接的交流,便于专业化养老服务,而缺点是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的居民互动不够方便,老年人极容易产生失落、孤独等不良心理感受。同住型老年居室,是老年与其他年龄段的成员同住,其优点是既便于交流,又便于服务,而缺点是在居室设计中对老年人的无障碍和特殊心理考虑不足,如何兼顾其优越性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养老设施体系不完善
根据养老方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型、机构养老型、社区居家养老型。家庭养老是由社会机构提供居住条件,并提供基本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型,是广义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例,是由多个家庭混合养老,共居在一个有组织机构的区域内,这个模式同时兼顾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点。社会养老与居家养老各有利弊,从目前的经济状况看,现阶段以居家养老为主,随着经济发展、观念跟新和养老设施体系完善,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养老模式涌现,最后形成以养老机构养老模式为主,社区养老模式为辅的养老模式。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我国相当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
居家养老模式下,根据老人与子女分离度,可以将居家养老模式分为全同住型、半同住型和毗邻三种类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

中匠福
OPYRIGHT © 2021 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
粤ICP备160523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